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弘正年間.前世

關燈
弘正年間.前世

弘正十一年暮春。

皇城內一下死了兩位皇後,加上弘正帝登基前娶進東宮的那位太子妃徐氏,也就是這位賢明君主後來追封的孝仁皇後,本朝的三位皇後皆不得善終。

坊間人多是嘆息這三名女子命薄,無福消受天家富貴。無一人指責君王的寡情薄意,他們只道∶“老天爺開眼,賜給了我們一位仁德聖明的皇上。”

接下來的數年——

金鑾殿禦座上的皇帝,半死不活,魂魄早隨那人飄入墳塋之中。他這副錦繡皮囊白活世上,不過是遲些埋入黃土罷了。

金鑾殿丹陛下的首輔,心如死灰。他給那人斫了一張琴,可惜晚了,娘娘死了,誰彈得《白頭吟》都不對味。

一君一臣,帶著對她的深深愧疚共赴九泉之下。熊熊烈火焚盡皇城內九千餘間宮室,思妻成狂的皇帝瘋了!他放了這把火,妄圖燒毀生前困住她的四堵宮墻……

火勢蔓延至坤寧宮,那一樹野棠花下,緋袍首輔抱琴靜靜站在那處,靜靜等候烈焰吞噬他消瘦的病體殘軀。火光沖天,他仿佛看見了那位讓他甘心情願俯首稱臣的娘娘,看見她靜靜坐在樹蔭下端然撫動琴弦。

“皇後殿下,請寬宥臣,臣來遲了。”

這一句話,他翻來覆去在心底說了千萬遍,還未曾傳入過她的耳……

*

弘正十一年的三月天,陰雨綿綿,春風吹來拂去這剪不斷的雨絲。朱紅的宮墻浸泡在潮潤的雨水中,要泡爛了!

宮娥提著食盒踏入坤寧宮東暖閣,弘正帝正在更衣,跪在弘正帝膝前為他整理衣帶的不是徐皇後,是昨夜承寵的宮人郭氏。

徐皇後入主坤寧宮十年,尚是處子之身,代她承受君恩十年的,正是這位宮人郭氏。

弘正帝側目,瞥了一眼宮娥手中的食盒,“皇後的補藥?”

宮娥依禮恭敬答“是”。

弘正帝擡起膝前郭氏尖尖的下巴,與她對視,“你家娘娘一日進幾回藥?一回進幾碗?”

郭氏面上飛紅,眼中滿是柔情,“娘娘早午晚進三回藥,每回喝三碗。”

郭氏抿唇,弘正帝示意她繼續說下去。

“一碗是太後娘娘賜的,一碗是陛下您賜的。”郭氏頓了頓,“剩下這一碗,是娘娘自己寫的方子,命尚食局的司藥女官按方抓藥。”她擡首向弘正帝飛了一個媚眼,“奴婢替陛下打聽過,娘娘自己這碗藥是斷子藥,喝了這麽些年,於兒女事上娘娘是沒有指望了。”

郭氏得意至極,她雖沒有正經的名分,分得的雨露恩寵卻和承乾宮的胡貴妃一樣多。況且,她還為弘正帝誕下了皇長子,也是宮中唯一的嫡出皇子。

徐皇後蒙受陛下欺瞞多年,一直以為親自撫育的皇長子是她同胞姐姐孝仁皇後所出。

陛下登基前,需要一位出自魏國公府徐家的正妻。

如今帝位已穩,中宮的位置,該挪一挪了。

弘正帝見郭氏的眉尖越揚越高,眸中掠過一絲不悅,輕咳了一聲。

“昨夜聽你弄弦,你的琴音長進了,得了五分相似,皇後斷指後,聽過她撫琴嗎?”

郭氏搖頭,“娘娘再沒碰過琴了。”

徐皇後一點也不像她伺候過的孝仁皇後。這對雙胞胎姊妹花相貌是一模一樣的。姐姐孝仁皇後恬靜溫雅,與尚是太子的陛下感情甚篤,後病逝於東宮。妹妹徐皇後面上對陛下恭順,骨子裏卻透露出一股狠厲的倔強,遭陛下厭棄多時。

就說斷指這一事,陛下要聽孝仁皇後在世時常奏的《清平樂》,徐皇後非要彈《白頭吟》,被陛下斥責幾句,竟賭氣切下自己的食指,面不改色對陛下道∶“臣妾指斷,不能撫琴,恐汙聖聽。”

弘正帝更衣畢,喚來坤寧宮的管事牌子,詢問皇後在何處。

聽到太監答皇後去了司禮監後,弘正帝大怒,“她待那閹人,比待朕好。”

“她待那閹人,比待朕好。”

孝仁皇後崩後,這句話弘正帝反反覆覆說過千百遍,今日用在徐皇後身上,並無不妥。

徐家姐妹俱一樣,是親近閹人的腌臜女子。出身高貴又如何?有好命無好運。陛下愛重的那個薄命,陛下討厭的這個當了十年病歪歪的皇後,恐怕命不久矣。

郭氏上前,邊為弘正帝撫背順氣,邊假意勸慰道∶“請陛下諒解娘娘的孝心,娘娘出閣前,好歹喊罪奴李拙一聲幹爺爺。”

她和胡貴妃一樣,是有資格欺侮徐皇後的,郭氏如是想,還要添上幾句煽風點火的話。

猝不及防的,郭氏耳邊響起一記清脆的耳光聲,她的面頰又辣又疼。

郭氏忙伏在地上,身子不住顫動。

弘正帝∶“你們一日是她的奴婢,終身是她的奴婢。皇後何曾有過一位幹爺爺?那閹人也配。”又甩了一記耳光到郭氏臉上,“是朕寬仁,是皇後大度,縱得你們一個個翻了天,不將我們放在眼裏。胡貴妃是妃嬪、半個奴婢罷了,你是徹頭徹尾的奴婢,朕與皇後、太後才是大內真正的主子。奴欺主,乃死罪!”

郭氏的脖子斷了,她死得不是很明白。

白綾纏頸的那一刻,仍妄想與她同臥鴛鴦帳內的年輕帝王能寬恕自己,到底是哪一句話說錯了,引得天子發怒賜死她這枕邊人。

*

司禮監值房內,一記接一記廷杖打在頭發花白的老太監脊背上,血花四濺。

徐皇後不忍,撲到嘔血的老太監身上,緊緊護住他,阻止東廠的行刑太監再杖下去。

老太監翻動了一下眼皮,張著血口道∶“娘娘,是奴婢毒害了胡貴妃宮中的小殿下,奴婢死罪!”他卯足了勁喊出這句話,似乎想讓宮中所有人知道,他李拙該死!

“祖父駕鶴西去,父親母親音訊全無,二叔二嬸堂兄們家中待罪……”徐皇後哭得上氣不接下氣,“幹爺爺,我錯了,我不該活成姐姐的樣子。”

哭著哭著,徐皇後咳了幾聲,掏出絹帕捂唇,素白的帕子上餘有蹭下的口脂,以及幾個梅花小血點。

咯血之癥,不知是她哪年添上的。她享盡了花團錦簇的榮華富貴,想留住的身邊人,一個也沒留下。

“拉開皇後,死杖!”冷冰冰的幾個字從趕來的弘正帝口中脫出,他瞧見了她帕子上的血點,心頭一凜,太陽穴窩窩中爆出一縷青紫的筋。

他站在值房門口,等她來哀求自己。

宮娥太監們近前拉扯徐皇後的寬袖,她掙紮著不肯松開攀住老太監身下趴的春凳的手,索性脫了最外層的鳳袍,拉扯她的太監宮娥們摔了一地。

弘正帝看不過眼,雨後濕涼,解下了自己的披風,籠住了徐皇後瘦弱的身板。

他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去扳動,扳到她那根斷指時,手上的力道明顯松了幾分。

他將人兒摟抱在懷裏,她身上的藥香沁入他心脾肺腑內,真好聞,也難得聞到,親近她的機會少有。

“聽話。”弘正帝在她耳邊低語。

徐皇後嗚嗚咽咽悶著嗓子,眼眶一圈泛紅,醉人的紅。

“胡貴妃汙蔑臣妾與李拙共謀,害死了她的孩子。敢問陛下,倘若臣妾的姐姐還在人世,陛下是信胡貴妃的話?還是信臣妾的姐姐?”

弘正帝心頭有一絲松動,孝仁皇後之死是他一生之痛,也可說是一生之恥。他不理會無理取鬧的徐皇後,正色道∶“繼續杖!”

行刑太監們得了旨意,更領會到弘正帝語氣中咬牙切齒的恨意,重新打下的第一杖竭盡了力氣。

老太監的脊骨斷了,他咬去了下唇的一塊唇肉,帶血咽入喉中,忍住不哼唧出聲響來,恐一旁的徐皇後驚惶。

弘正帝死死捂住了徐皇後的雙目,掌心黏膩的手汗混著她眼角溢出的淚液。

未打幾杖,老太監自己咬舌自盡了,身下一團血汙穢物,臨死前他向弘正帝投去殷切的目光。

皇帝答應了他,不會廢後的。

一身素色宮裝的胡貴妃飄然而至,她朝咽氣的老太監臉上唾了一口。

仗著弘正帝對她的寵愛,胡貴妃囂張跋扈慣了,她憤然邁著細碎的步子,欲要掌摑立在皇帝身旁的徐皇後。

無寵無愛的皇後,深得帝心的貴妃,宮娥太監們一時不知該幫哪一頭。

弘正帝擋在徐皇後身前,攔住了張牙舞爪的胡貴妃。憤怒的胡貴妃無意間用指甲蹭花了弘正帝的臉,在他面上留下幾道細長的抓痕。他面色平靜,沒有怪責胡貴妃的意思。

胡貴妃跪下嚶嚶泣道∶“陛下,是皇後、是皇後這個毒婦,她指使李拙那個閹奴毒殺了我們的皇兒。”

弘正帝扶胡貴妃起身,撫上她的手背寬慰道∶“朕會公正處理此案,還你和皇兒一個公道。皇後是妻你是妾,朕這些年待你不薄,你雖為妾,卻如朕妻。回宮養好身子,朕與你還會有子嗣的。等你下次誕下皇兒,朕必立為太子。”

命人攙扶起哭哭啼啼的胡貴妃上龍攆,送回承乾宮。

弘正帝目送胡貴妃遠去,轉首欲對徐皇後解釋幾句,她脫下頭上的鳳冠擲在地上,從袖中取出一把剪刀,胡亂剪去滿頭的青絲。

他奪下她手中的剪刀,“皇後,你心中怨朕,為何早不發洩出來?”

徐皇後伏下身子,跪在地上叩首道∶“臣妾不敢怨陛下,是臣妾錯了,削發是為陳罪。”

弘正帝嗤笑一聲,她是不敢怨,還是不屑怨。

“哦?朕想聽聽,皇後何錯之有?”

徐皇後∶“臣妾有四錯,錯在姓徐,錯在未聽老祖父之言,錯在父母千疼萬愛、堂兄庇護過甚,最錯的、最錯的是臣妾不該癡心妄想、癡心妄想君王容情,一意孤行鑄就今日大錯。臣妾此生至憾之事,是沒有安分守己、留在懷橘書院,而忤逆尊長、成為了陛下的結發妻子。”泣涕漣漣,處處字尾拖有哭音,唇角卻是高高揚起,半笑半哭娓娓道來。

所以她這個結發妻子要削發,削發向自己斷情嗎?弘正帝握緊了手中的剪刀,望向她的那一瞬,一如既往的冷眼觀她,隨即肅聲道∶“皇後病了,扶皇後回宮進藥。”

他幾度想折斷她倔強的骨頭!憑什麽她總是那般驕傲?跪他拜他,卻從未敬過他。

*

老太監死的三日後,皇城下了一場血雨。

湘王在團圓家宴上發動宮變奪權,殿內刀光劍影。

反賊手中劍刺向弘正帝心口的那一瞬,徐皇後被弘正帝扯到身前,垂首目睹三尺青鋒沒入她胸腹,酸澀的痛感漲滿她心懷。

失去意識的前一息,她不想當皇後了,想做回徐稚棠。她當了十年皇後,不過是想守護姐姐孝仁皇後留下的那個孩子,那個有一半徐家血脈的孩子。

這輩子她從未對任何人動過心,只為一句話而活,那就是“徐與宋,共天下”。終究是棋差半子,滿盤皆輸。

有人喊了她一聲“娘娘”,是帶兵勤王救駕的首輔張鈐。她十分厭惡這個奸臣,因畏懼他,與他幾次談話總帶著點假惺惺的示好。

鳳袍染血,張鈐闔眸幾息,覆睜眼時,一劍封喉,結果了湘王的性命,終止了這場宮廷政變。

太監們拖走皇城四處反賊的屍身,拖到空曠的郊野,焚燒了十日十夜。

大雨沖刷凈各處宮殿的血汙,這場宮變,成了太監宮娥茶餘飯後的笑談。

他們笑話一心護駕的徐皇後被廢,棄帝自保的胡貴妃成了弘正帝的第三位皇後。

徐稚棠的魂魄飄蕩在這些笑話她的太監宮娥身邊,她想反駁他們,她是被無恥的弘正帝拉去擋劍的。

弘正帝不止廢了她的後位,還將她娘家魏國公府徐家治罪——勾結反賊之罪,徐家男子皆流放古長城為奴,女子則沒入教坊司為妓。

做了孤魂野鬼的徐稚棠,常入弘正帝夜夢嚇他,他不驚反喜。

她死後,屍骨成灰,裝她骨灰的物件不知在誰人手中。

野地有一簡陋的衣冠冢,也不知是誰人替她立的。無人祭奠她,得不到香燭紙錢的供奉,她做鬼也做得極為淒涼。

死後第三年的最後一日,她吃了一頓頂好的還魂香。

是張鈐來她墓前上香。正值隆冬時節,墳頭積雪三尺。他眼睫上壓滿寒霜,心中默言∶對你不住,汝恩甚厚,鈐無以為報。

徐稚棠吃完香,舔了舔唇。有點奇怪,別人的心語她都能讀懂,唯獨張鈐的,她連聽都聽不到。

聽過一個小道士說,鬼是讀不到吻你耳朵的人的心語的。

她沒扯清楚張鈐和自己的因果,白光一閃,意念模糊不清,耳邊響起和尚的撞鐘誦經聲……

“張鈐,謝謝你的還魂香,我是時候離開人世間了。”

他聽不見,仰首漫天風雪,淚盈滿目,仿佛感知到什麽,高聲吶喊∶“臣萬望娘娘,永遠高傲矜貴,莫向世俗低頭。”

她做了一世高不可攀的棠。

*

乍暖還寒時分,徐稚棠墓前的積雪融化,千陽燦爛,墓碑上刻了一排血字——張太師義妹三品淑人徐小野之墓。

張鈐,字稚奴,大昭唯一生前被加封太師的文官。

小野,徐稚棠的小名。

月漏瑤琴影野棠,陌上稚奴歸不歸。

這句她待嫁閨中寫的詩詞,她死後第三年他才讀到。

她幾句真真假假的戲言,他記了一輩子。

“小野喜歡稚奴哥哥。”

那時的稚奴哥哥不開竅,只喜歡讀書。

“小野要快點長大,長到十五歲,問那個叫張鈐的書呆子,願意做徐家二娘子的新郎官嗎?”

張鈐沒有立刻答她,他這小青梅的童言稚語,當不得真的。

“張鈐,真好啊,我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後,你當了權傾朝野的首輔。我們兒時所願,皆得圓滿。”

他一時無言以對,並不記得自己兒時的心願,反正不是娘娘口中說的這個。

“娘娘喜歡坤寧宮嗎?”

“喜歡。”

“娘娘,宮墻內風太寒涼、人心更涼。臣少時有一小友,臣待她與家中小妹無異。她最怕冷,她叫小野。今日的她,對臣盡說違心之言。”

“張鈐,徐小野恐怕到死都不能歸家。真希望有人帶她的布娃娃回她江南的家,她走不出這坤寧宮了。”

他這時方徹底醒悟過來,她從來就不喜歡坤寧宮,更不喜歡當皇後。

“陛下已恩準娘娘省親,這時候下江南,可賞江南春,喝十文錢一碗的桃花醉。”

“桃花醉都十文錢一碗了,我記得離家的時候,才一文錢。今年江南春太晚,我等不到了。張鈐,謝謝你替我向陛下周旋省親之事。”

她向他道謝,他卻沒聽出她話中的深意。

“張鈐,蒙你關照多年,看在昔年舊友的情分上,我給你抄了幾百卷經,衷心盼望你有一日,能幹幹凈凈回江南去,平平安安娶妻生子。”

“娘娘,臣萬罪加身,早不知清白二字如何書寫,無妻無子反倒落得一身輕松。”

世間可以約束管教他的人,已經沒有了。因為……後來……娘娘……死了……

江南春至,徐小野沒喝上十文錢一碗的桃花醉。

張鈐倒喝得爛醉如泥,他想醉死在江南的春風裏,罵了句老天爺,砸碎了小酒壺。

他對徐小野的布娃娃喋喋不休,偶爾親親布娃娃的耳朵,呢喃細語幾句。

*

弘正帝新立的胡皇後突發惡疾暴斃,只當了十日皇後,死前還未來得及將她的居所遷至坤寧宮。皇帝大發雷霆,下旨杖殺承乾宮內服侍過胡氏的所有宮人。

一日,弘正帝召內閣首輔張鈐入宮議事。

弘正帝正在殿內禦案後觀畫,畫中紅衣少女明眸皓齒、玉頸上戴著一頂懸蓮花玉的項圈。

對於畫中人的身份,伺候皇帝的近侍眾說紛紜。有說這是孝仁皇後的畫像,她閨名中有一個“荷”字,懸戴蓮花玉。有說這是廢後徐氏的畫像,徐娘娘出閣前是大昭最明媚灑脫的女郎,她愛穿紅衣。

張鈐餘光掃過這幅畫,想這畫中人當是孝仁皇後,因為弘正帝有一隱疾“看碧成朱”,碧衣到了弘正帝眼中是紅衣,弘正帝辨不清這二色。

碧衣、蓮花玉,皆是孝仁皇後出閣前的打扮。

弘正帝命人收起那幅畫,對張鈐道∶“卿知她是怎麽死的?”

張鈐不明所以,“陛下說的是哪位娘娘?”

弘正帝怔楞一瞬,“庶人徐氏。”

張鈐∶“閉於棺內,驚懼窒息而亡。”覆又補充道∶“陛下交代臣領法司追查孝仁皇後當年死因,孝仁皇後五歲能辨百草,十歲熟讀醫書藥經,卻崩於水銀之毒。”

弘正帝聽畢,含淚道∶“卿記錯了,通醫理的不是孝仁皇後。水銀之毒算什麽,依朕看,人心至毒。”一時悵惘,心上缺了一角,自此添了痰迷瘋癲之癥。

徐稚棠的屍身內也有若幹水銀,假如沒有宮變擋劍那場禍事,水銀毒發,她還是活不到二十六歲。

張鈐沒有向弘正帝稟說此事,陛下應當不在乎娘娘生死,何必多言?

*

皇城大火那夜,火是弘正帝放的,皇帝是張鈐殺的。

“徐小野……我帶你回家……”

他家鄉老人說,人死前道出的最後一句話,就算喝下孟婆湯、過了奈何橋,輪回多少世都不會忘記。

張鈐這一生,要說最遺憾的事∶一是娘娘死了,二是不知娘娘之名。

他死在她死後第四年。

那年江南春不晚,漫山遍野野棠香。

*

《昭史.奸佞傳》記載∶張鈐,字稚奴,號潛鱗,元湖人。舉貞禧二十九年進士……為臣不忠,為子不孝,為官不仁,為兄不義……竊政弄權十數年,人皆側目指為奸臣,後弒君自斃,死無埋骨葬身地。

他是弒君篡位的亂臣反賊,食昭祿,謀昭事,誅昭帝。大昭皇朝在他手下覆滅,宋姓皇室遭滅頂之災。

新朝稱大魏,乃徐家天下。

徐小野的那個徐。

大魏新帝追封自己的姑母徐氏為靖國大長公主、朱衣侯,並為她在《魏書》中立賢德傳,《魏書》不隱徐氏之名,而直書“徐稚棠”三字,史官落筆歌功頌德,依據張鈐所作《祭二娘子文》,書她生平德行事跡,極盡溢美之詞。

翻修被焚毀的坤寧宮時,工匠掘出半只布娃娃,從布娃娃裏掉落一張小金牌,上面纂刻了徐稚棠三字,名字後接著刻了一排小字,是徐稚棠的生辰八字。

新帝見到這只布娃娃後掩面而泣,“今見姑母心愛玩物,不見姑母,朕心難安。”

新帝下旨搜尋天下畫師,為其姑母畫像,成畫後皆不入帝眼,斬三百零九名畫師於午門。

一僧入宮獻畫,新帝展畫閱,畫中留白處題詞曰“稚棠疏影,賒半縷春風。玉鈐金印,賺一江秋霭”。張鈐在僧人那裏存了三百多幅這樣的畫像。

這兩句詞也在張鈐所作的《祭二娘子文》中出現過,他無意間落筆書過她名,卻不知“稚棠”二字原是她名。

新帝撫案笑道∶“觀此佳畫,仿若姑母音容笑貌宛在。禪師法號如何稱呼?”

僧拜答∶“無號野僧,貧僧皈依前乃舊朝張太師門生。張太師讓貧僧轉告陛下,當年陛下姑母抱陛下賞燈那夜的燈謎謎底是——“日月同輝,歲歲清寧”。

新帝頓悟姑母良苦用心,發願開創清平盛世,不禁女子讀書為官。

*

她做了一世大昭的皇後,終入魏書,流芳千古。

而他之惡名,獨留昭史之上,遺臭萬年。

他在昭史上遙遙望,相見無期。

她在魏書中慢慢等,從不回首。

“張鈐,你看,後世千千萬萬人知我徐稚棠之名,唯獨你不知,多傻啊你,和徐小野一起死在了舊朝。”

可惜,她沒來得及,和他說這幾句話。

“娘娘,你我之名已隔一段無法跨越的天塹。”

“娘娘,臣若茍且偷生於人世,活到大魏新朝壽終正寢。八百裏黃泉路上,臣再見義妹徐小野,恐怕她都認不出臣這個老頭子了。”

“娘娘,臣希望在徐小野眼中,永遠是臣風華正茂之年。”

可憐,他的心聲,她永遠聽不見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